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柳贯元 1270 — 13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0—1342 【介绍】: 婺州浦江人字道传号乌蜀山人
受性理之学于金履祥,自幼至老,好学不倦。
于兵刑、律历、数术、方技、异教外书,无所不通。
大德年间,以察举为江山儒学教谕
仕至翰林待制,与黄溍虞集揭傒斯齐名,称儒林四杰
既卒,门人私谥文肃
有《柳待制文集》。
字道传浦江人
大德间,用察举为江山教谕,迁昌国州学正,历国子助教太常博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
至正初,起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
卒年七十有三,私谥曰文肃
道传甫弱冠,受经于仁山金履祥
既而从乡先生方凤、粤谢翱、括吴思齐前辈游,历考秦汉以来文章之变化。
是时海内为一,故国遗老,尚有存者。
师友讲究,渊源不绝。
乃复裹粮出,与紫阳方回南阳仇远淮阴龚开句章戴表元永康胡之纯长孺兄弟,益咨叩其所未至。
及至京师,为吴文正公澄所器赏。
程文宪公钜夫以墨一丸授之曰:文章正印,今属子矣。
卒为一代名宿。
自号乌蜀山人,扁其斋曰「静俭」。
门人宋濂戴良类辑其诗文为四十卷,谓如老将统百万之兵,旗帜鲜明,戈甲焜煌,而不见有喑呜叱咤之声。
临川危素谓其文雄浑严整,长于议论,而无一语袭陈道故。
元史》亦曰「沈郁舂容,涵肆演迤,人多传诵之」。
与同郡黄溍吴莱声名一时相埒。
浙东之文,争奇竞爽,涵育甄陶,人材辈出,迨于明初而极盛焉。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道传浦阳人
累迁太常博士出为江山儒学教谕至正初翰林待制国史编修官自号乌蜀山人有集四十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刚
字养浩义乌人
田按:养浩宋景濂门人,尝作《明铙歌鼓吹曲》,杜叔循书之,词翰双美。
苏平仲跋云:「养浩文辞有名缙绅间,而此十二曲,材雄气昌,辞与事称,有古作者之风。
胡仲子跋云:「潜溪宋先生为《宋铙歌》,传颂缙绅间,以为度越姜夔,可追比唐柳子厚
此歌,篇次体制皆承子厚之旧,而才气横发,音节铿鍧,则得之潜溪,又将追步其武,而骎骎其前矣。
」其为老辈推重如此,惜今不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般若空利元 1271 — 1356年三月十日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二
高昌总统般若空利者,每谓学兼华梵,出入经论,世无能敌,用其国语,与济共译《小止观》,文采焕发,高昌为之赧然。
盖济与相处既久,习其梵音而义理通澈,涵泳胸中,故从事翻译,人以为艰者,济则有馀裕焉。
泰定元年,开法于万寿圆觉寺,浙河左右杰伟之士,奔走其室,唯恐后之。
明年盐官海岸(崩) ,居民惴惴,恐为鱼鳖,江浙行省右丞相脱驩甚忧之,祈禜于上天竺,请济亲履其地,建水陆无遮大会七日夜,济冥心观想,取海沙诅之,步率徒侣,遍为洒布,凡足迹所及,岸为不(崩),人多异之。
天历元年,分主显慈集庆寺两院,皆杭之名刹,处之泊然。
苏人竞欲致之,以币来聘。
主大德万寿寺,阅六寒暑,莘莘小子,多所造就。
至元五年江南行宣政院选主会稽圆通,寺宇久废,钟鱼绝响。
济念父母之邦,欣然东归。
辟斋馆,乞糗粮,摄授徒众,多至数百人,寺为中兴。
历四载,还隐宝集,专修西方念佛三昧,当会心处,不知念而非念,非念而念也。
至正七年,济年已八十矣,钱塘诸名山耆宿凋谢,唯济岿然独存,故士人又以大普福起之,济坚卧不应,门人强之以赴。
居亡何,竟拂衣旋故邱,辟镜清阁以深憩焉。
因览诸家所注《首楞严经》,繁简失当,方将折衷其说,为之疏解,俄疾作,召四众至,以唯心净土惓惓为勉,有未喻其意者,厉声曰:“死生难,死生难。
”索觚翰,书偈而寂。
时至正十六年三月十日也。
世寿八十六,僧腊七十一,葬于里之峨眉山松花坞,生时所自卜者。
济梵貌魁硕,言词清丽,诸书过目,终身不忘,故其本末兼该,无所渗漏。
乡先达韩壮节公性,巴西邓文肃公文原,皆钦其道范,遗书殷勤,赞叹不已。
平生孜孜以流布教化为务,建法华本部百数十会,茍有召者,未尝不应,屡感祥符,花雨缤纷,然不自侈,出处语默如未离止观。
所著书有《四教仪纪正》及《天岸外集》若干卷,并刊行之。
弟子灵隐元净为状其遗行,徵宋文宪公濂为之铭,曰:“佛法正传,实推台衡。
大者铿鍧,万鼓齐鸣。
彼旁宗者,自谓孤撑。
以此较之,苍蝇之声。
猗与上师,义观两融。
剋期破障,息念归宗。
煌煌神公,心与之通。
授以如意,无碍弗攻。
水虫鼓浪,涯岸善(崩) 。
凝神冥漻,咒沙为兵。
变化倏忽,风霆流形。
双足所蹑,凝如坚城。
此愿力故,非由外假。
妙经之宣,集于兰若。
天亦雨华,缤纷而下。
有感而应,理无愆者。
般若光中,无非妙相。
一鉴之明,实含万象。
生既不来,死亦非往。
何必兴嗟,涉有情想。
青山崔崔,流泉在下。
回景歛英,绝斥邪窳。
万松作花,黄金满坞。
舍利斯藏,永奠终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叶秀发南宋 1161 — 12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1—1230 【介绍】: 婺州金华人字茂叔号南坡
师事吕祖谦
宁宗庆元二年进士
庆元府教授
后知高邮军,建石埭以御水患。
尝著《论语讲义》以教弟子,为时所契重。
全宋诗
叶秀发(一一六一~一二三○)字茂叔学者称南坡先生金华(今属浙江)人。
师事吕祖谦唐仲友
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进士
福州长溪簿。
庆元府教授,知政和县休宁县扬子县
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知高邮军清道光高邮州志》卷八)。
三年卒,年七十。
事见《宋文宪集》卷一○《叶秀发传》。
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六八七七
叶秀发(一一六一——一二三○)字茂叔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
师事吕祖谦唐仲友,登庆元二年进士第,授福州长溪簿。
丁父忧,服除,转庆元府学教授
秩满,丁母忧,起复,调桐城丞。
退居十余年,起知高邮军,寻转承议郎
绍定三年卒,年七十,累赠朝议大夫,学者尊之为南坡先生
著有《论语讲义》、《易说》、《周礼说》。
宋濂宋文宪集》卷一○《叶秀发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杨景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南黔阳人字鲁峰
诸生
学使卢文弨盛称其经学造诣。
对星象、舆图、农田水利、边防兵政,无不洞究。
家居授徒,常达七八十人。
有《诗经添声说》、《潜溪文集》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金恕
全宋文·卷六五六四
金恕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
补京学进士,与兄忠皆以文行著名。
时值伪学禁,二人以少时尝受书朱熹门人滕珙,退归田里。
见所撰《资治通鉴序》,宋景濂《跋资治通鉴序》(《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三九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德昂
德昂
别号伏庵
会稽吴守正子也。
元季兵起。
守正避地石门
镇苗兵乱。
母禹氏。
投水死。
年十二。
守正
未几。
守正亦死于兵。
无所依。
金华山
削染为僧。
修摄精厉。
居然耆宿。
人望而敬之。
及干戈甫定。
钱塘省亲墓。
宋学士濂
序以送之。
称其至孝有儒行。
修元史
以母死事。
告于史氏。
遂得列传。
归治母墓。
其居曰白云。
先陇镇人。
表为真母轩。
后不知所终。
形非亲不生。
性非形莫寄。
凡见性明心之士。
笃报本反始之诚。
外此而求离。
道逾远。
昂之见性明心。
吾不知何如也。
只哀哀一念。
至勤至恳。
亦足为吾道解嘲。
大慧禅师
为父母立后。
亦不过推广此心。
岂有一毫加于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倪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婺州浦江人字文卿号石陵
喜谈兵说剑,耻为无用之学。
高宗绍兴末,闻金人欲南下,拟上万言书请加征讨,郑伯熊见而极称之。
陈亮为学侣,遭废徙筠阳,久之乃得赦归。
平生究悉用兵攻守险要,尤精地理。
有《舆地会元》、《鉴辙录》、《倪石陵》。
全宋文·卷五四○六
倪朴),字文卿婺州浦江(今浙江浦江)人。
居于石陵村,因号石陵
尝应进士举
绍兴末,为万言书拟上高宗而不果。
为人好使气,年四十七犹未娶,时人鲜有知之者,独郑伯熊陈亮极称之。
后为里人所搆,徙置筠州,会赦得还,槁饿以死。
著有《舆地会元志》四十卷、《鉴辙录》五卷。
谢翱编其集为《石陵先生倪氏杂著》,元时尚存七卷,后佚。
宋濂倪石陵传》(《倪石陵》卷首),《金华贤达传》卷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正逵
正逵
字一关
番阳方氏子。
初参晦机
语已逸格绝尘。
机首肯。
处以明窗。
自是禅讲诸老。
竞以书聘。
欲令出门下。
不从。
端元叟
说法径山
人尊之为当代妙喜
乃往从之。
才入门。
叟厉声一喝。
若闻雷霆。
黏缚尽脱。
遽作礼。
叟曰。
汝果何所见耶。
问答数转。
皆惬叟意。
顾左右曰。
是般若位中人也。
遂录为子归侍司。
掌记
后出世金陵之崇因。
帝师廉其贤。
授以佛日普炤之号。
径山新志云。
宋濂传。
而宋文集实无有。
帝师赠号。
琦楚石
楚石元叟之嗣。
大都元叟法嗣满天下。
必有无疑。
但不知新志据何书也。
姑录之。
以备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道潜北宋 1043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3—? 【介绍】: 僧。
杭州于潜人俗姓何氏号参寥子
杭州西湖智果寺,能文章,尤善作诗,为时推重。
性傲僻寡合,与苏轼秦观陈师道诸士人为友。
杭州时,尝赴智果精舍居之,相与赋诗作记。
徽宗崇宁末,归老江湖。
赐号妙总大师
有《参寥子集》。
全宋诗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
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
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卷七○)。
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
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
哲宗绍圣间苏轼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
崇宁末归老江湖。
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
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二一四
道潜(一○四三——?
),号参寥子俗姓何杭州于潜(今属浙江临安)人。
以童子诵《法华经》得度为比丘
初授业于治平寺,后住杭州智果寺。
道潜于内外典无所不窥,能文章,尤喜为诗。
苏轼秦少游等为方外交,苏甚重之。
后苏谪居黄州参寥不远二千里相访。
为当路所嫉,得罪返初服。
建中靖国初,诏复为僧,赐号「妙总大师」。
崇宁末归老于潜山。
有《参寥子集》十二卷存世。
见《咸淳临安》卷七○,《补续高僧传》卷二三,苏过斜川集》卷五《送参寥道人南归序》。
道潜
字参寥
杭于潜何氏子。
幼试法华得度。
于书无所弗窥。
能文章。
尤喜为诗。
秦太虚苏长公
为方外交。
苏甚重之。
以书告文与可谓。
其诗句清绝。
林逋相上下。
而通了大义。
见之令人肃然。
苏谪居齐安
师不远二千里相访。
留期年。
汝海
庐山
复归于潜山中。
及苏守钱塘
卜兆山智果精舍。
率宾客十六人。
各赋一诗。
送入院。
后南迁。
师欲转海访之。
苏以书固止之。
当路亦捃师诗语。
谓有讥刺。
得罪返初服。
建中靖国初
曾肇在翰院。
言其非辜。
诏复为僧。
赐号妙总大师
崇宁末
归老于潜山。
参寥子集。
行世。
人谓师之诗。
雅淡真率。
上欲窥陶白。
而下有雁行苏黄句。
即未脱子瞻烟火。
雅不乐与宋人烟火。
参寥自有为参寥
非第以子瞻重也。
斯言得之。
宋景濂
育王山寺碑。
谓。
大觉琏日。
九峰韶公。
佛国白公
参寥潜公
讲道一室。
扁曰蒙堂
丛林取则焉(可入传记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禹淑静
禹氏,名淑静字素靖,吴守正妻,居崇德石门镇
元季,苗獠之乱,亟与夫操舟以遁。
苗及之叱淑静淑静度不免遂抱幼女投水死明日得尸僵立如生藁葬其地守正入越亦死兵间遗孤德昂无依去金华山为僧后渡钱塘省墓宋学士濂序以送之称其至孝有儒行会修元史德昂入京以母死事告于史氏遂得列传归庐母墓榜曰白云先垄镇人表为母阡徐一夔有记胡奎有诗云石门山前箭如雨朝别良人暮为鬼石门山下百尺泉一日身死名千年至今石门山下路烈妇人称禹家墓墓前斜日一僧归即是当年十岁儿又明初德祥法师诗云双树不单伐土中无怨根双鱼得一网水中无怨魂石门水不深不著无义石门坟不高凛乎三尺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郑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温州平阳人字季明号杲斋
幼嗜书,明《春秋》。
尝应科举,不合主司,即弃去,致力为古文。
欧阳玄奇其才,欲荐之,会疾卒。
郑采亦有文名。
有《郑氏联璧集》。
字季明号杲斋,温之平阳人
幼酷嗜书,明《春秋》,再践场屋,不合主司程度,遂弃去,游浙河之左右。
大肆其力于古文辞,日试万言,衮衮不休。
欧阳文公玄奇其材,欲剡荐之,会疾作而卒。
弟采,名相埒。
元季兵乱,遗文零落,采子思先,合写成书,釐为一十四卷,题曰《郑氏联璧集》。
宋濂序之曰:杲斋,气质沈雄,如老将帅师,旌旗金鼓,缤纷交错,咸归节度
曲全,规制峻整,如齐鲁大儒,衣冠伟然,出言不烦,曲尽情意。
然皆有台阁弘丽之观,而无山林枯槁之气。
文宪斯言,深得二郑之旨趣矣。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季明号杲斋温州平阳人
与弟采并有文名。
著郑氏联璧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许子良南宋 1186 — 1260
全宋文·卷七四七○
许子良(一一八六——一二六○)字肖说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嘉熙二年进士
历知晋陵县都昌县,辟沿江制置司干办公事通判和州江州,差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进太学博士
请外,出知饶州岳州台州,有政绩。
景定元年卒,年七十五。
宋濂文宪》卷一○,《金华先民传》卷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欧阳玄元 1273 — 13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3—1357 【介绍】: 浏阳人字原功号圭斋
幼从张贯之学,有文名。
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平江州同知
芜湖武冈县,入为国子博士监丞
顺帝至正间,以翰林直学士与修辽、金、元三史,任总裁官
三史成,升翰林学士承旨
历官四十余年,凡宗庙朝廷文册制诰,多出其手。
海内名山大川,释老之宫,王公贵人墓隧之碑,得文辞以为荣。
有《圭斋文》。
字原功宋执政文忠公同族,迁于潭州浏阳
生十岁,有黄冠者见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当以文章冠世。
延祐乙卯,以乡贡首荐登进士第
同知平江州事,调芜湖武冈县尹
召为国子博士,迁翰林待制
天历初,授艺文少监纂修《经世大典》。
至正初,以学士告归。
诏修宋、辽、金三史,起为总裁官,拜翰林学士承旨
屡乞休不允,竟以中原道梗,卒于大都寓舍,年八十五,时至正十七年也。
大司徒柱国楚国公谥曰文
初,虞文靖公国子助教,其父井斋先生教授于潭,见原功文,大惊,手封一帙寄文靖曰:「他日当与汝并驾齐驱。
」由是文靖荐之于朝,声誉赫赫然相埒,卒如井斋言。
原功历官四十馀年,三任成均,而两为祭酒
六入翰林,而三拜承旨
主文衡,两知贡举读卷官
当四海混一,文物方盛,凡宗庙朝廷雄文大册,播告万方制诰,多出其手。
金缯上尊之赐,殆无虚岁。
海内名山大川释老之宫,王公贵人墓隧之石,得其文辞以为荣。
片言只字,流传人间,皆知宝重。
宋景濂序《圭斋》云:公之文自擢第以来,多至一百馀册。
浏阳里第,尽燬于兵,此则在燕所录。
辛卯丁酉,七年间所作耳。
然则当元季之乱,名公钜卿之文,其厄于兵燹而不得传者,又可胜道哉!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原功潭州浏阳人
延祐乙卯以乡贡首荐登进士第,累迁翰林待制,以学士告归,复起为宋、辽、金三史总裁官,拜承旨
卒赠大司徒柱国楚国公谥曰文
圭斋集。
维基
欧阳玄(1283年—1357年)字元功号圭斋,因避清讳,其名又作欧阳元,其先家江西庐陵,为欧阳修之后,后迁居浏阳,故为浏阳人
生于是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籍贯江西,后迁居湖南浏阳
其父欧阳龙生,入后仕至道州路教授
欧阳玄自幼聪明,八岁能成诵,年十四下笔辄成章。
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中式第三名进士
曾任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元统六年(1333年),任翰林院直学士,奉诏编修泰定帝实录》、《明宗实录》、《文宗实录》和《宁宗实录》。
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编有《辽史》、《金史》、《宋史》三史。
又编有《太平经国》、《至正条格》、《经世大典》。
至正十七年(1357年)病逝大都。
大司徒柱国封楚国公谥曰“文”。
有《圭斋文》15卷、《睽东记》传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杨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吉水人
好学,能诗文,宋濂陶安皆称其才。
有司屡以孝廉文学荐,皆不就。
教授生徒,必先操行而后文艺。
又重视养生,节饮食、按时动息,至老视听不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茂元 1273 — 1357
松隐
茂禅师
字实庵
奉化郑氏子。
自幼喜趺坐。
十六依传法寺希颜出家。
使司米盐细务。
师叹曰。
离家为求道。
苟羁绁于此。
何异狗苟蝇营者耶。
乃潜行大江之西。
见南涧泉公。
师昼夜系念。
无须臾间断。
一夕。
月下炤。
起步檐隙间。
闻泉声有触。
遽往白之泉公。
泉公曰。
此间寻常施设。
不足发子大机大用。
盍往见古林茂公乎。
师即担簦启行。
既至。
古林问曰。
尔来欲何为。
师曰。
正为生死事大。
特来求出离尔。
林曰。
子明知四大五蕴。
是生死本根。
何缘入此革囊耶。
师儗议欲答。
林以杖击之。
师豁然有所悟入。
自是机辩峻绝。
纵横自如。
林深器之。
命居第一座。
至正壬午
宣政院
命长瑞云之清凉。
学徒奔凑。
机锋相加。
如兔走鹘落。
瞬目辄失。
沙门至问。
对未竟。
以手拍地而笑。
师曰。
滞货何烦拈出耶。
沙门嘘一声。
师厉声喝之。
沙门有省而去。
住清凉十五年
时退隐东堂。
影不出山。
凝尘满席。
元明良公。
师法侄也。
迎归天童之此轩。
一旦示微疾。
左右请书偈。
师举手指心曰。
我此中廓然。
何偈之为。
端坐凭几。
握右手为拳。
以额枕之而逝。
世寿八十五。
腊七十。
引龛行茶毗法。
火方举。
忽有物飘洒晴空中。
似雪非雪。
霏微缤纷。
盘旋烈𦦨之上。
至火灭乃已。
盖天华云。
火后舍利如珠玑者。
颇众。
宋文宪序曰。
闻方策所载。
灵僧示灭。
多有天华之祥。
或者谓。
大乘境界。
去来无迹。
奚以神异为事。
殊不知末习浇漓。
人怀厌怠。
苟无以耸动瞻视。
何以表真悟
而启正信哉。
示现微权。
固与诸法实相同一揆。
有如师者其事。
盖无让于古云。
禅师松隐者。
明州郑氏。
为古林大茂之嗣。
开法郡之清凉。
晚则高枕此轩。
湖海莫得而亲疏之。
共称为此轩铁老人。
老人常捋须笑曰。
释迦老子
塞井为臼。
达磨大师
以油益薪。
临济德山聻。
自点胸曰。
还较此轩百步。
复呵呵大笑。
是时所归仰者。
必指大茂小茂云。
少时常终日不言。
夜则趺坐。
其母恶之。
推使仆。
辄达旦。
目不少瞑。
年十六。
杭州法寺希颜落发。
颜以寺务属小
私叹曰。
以道故弃家。
胡为复入其家耶。
乃弃去孤游。
时云居有南涧泉禅师
鄱湖而谒之。
频为饶舌。
益不领。
乃疑宗师有密语。
故曰祖祖相授。
既有授受。
则教外别传之旨。
复安在哉。
于是。
不离南涧左右。
哀求不已。
南涧悯之。
乃谓曰。
子缘不在此。
当今有古林者。
乃横川之仲子。
现住饶州永福。
去此不远。
子宜往之。
或可发子之机。
如不相契。
紧抱一经一咒。
以待来生参禅可也。
奋走永福
见古林。
古林问曰。
道者来何所图。
对曰。
生死事大。
求出离耳。
曰。
你明知四大五蕴。
是生死根本。
何缘撞入此革囊中。
又拟对。
古林击之。
辄證于棒下。
乃趋出。
急搭伽黎向云居。
展拜曰。
禹力若不到。
河声流向西。
久之。
辞还两浙
古林曰。
教育英材。
贵顺时宜。
你以古而行今。
吾恐你与时违耳。
时违而欲唱道。
不亦难乎。
茂对曰。
以古而行今者。
俭也。
顺今而非古者。
奢也。
俭之病也。
不过无人。
然是其人亦至矣。
奢之弊也。
则狮虫出焉。
狮虫既出。
必成厉阶。
故传云。
与其奢也宁俭。
其今日之谓与。
古林贤之。
既还浙。
游道峰分月江印之座。
于法门轻重。
不阿其意。
每以事拂
不怿。
良久曰。
首座
乃人天眼目。
所见甚当。
识者两贤之。
至正壬午
出世清凉。
剿绝枝蔓。
纯以真实接人。
有僧才申问。
便以手拍地而笑。
曰。
滞货何劳拈出。
僧乃嘘。
便喝。
僧彻旨而去。
每疾时弊。
架声名罗禅者。
又疾禅者乏正因。
上他勾当
互相热瞒。
上者。
以为一期佛事毕。
下者。
以为多生事足。
故燕坐常失声曰。
痛哉痛哉。
胡僧再来。
无复柰何。
遂退隐东堂。
屏绝人事。
天童元明良。
建朝元阁。
阁外更筑此轩而迎
喜就之。
良父事茂公
常勖良住持。
莫取先名。
须责晚效。
茂老且耄矣。
忽与侍者约期而死。
侍者请留偈。
曰。
此中廓然。
何偈为哉。
遂端坐凭几。
握右手为拳。
枕额而逝。
越七日色明顶温。
引龛。
阇维于太白峰前。
炬方举。
空中有物。
飘洒缤纷。
非雨非雪。
盘旋烈𦦨上。
火灭乃已。
识者曰。
天花也。
获舍利如珠者不胜计。
塔于瑞云山
谥曰佛光普炤禅师
赞曰。
丹沙出神龛。
啖之鸡犬。
鸡犬立化麟凤。
验实效也。
松隐生平语句。
味之者。
岂独为麟为凤而已哉。
则其实效。
更当何如也。
或惊公之作略。
别有一壶风月。
嗟乎。
曹溪波浪相似。
而人被陆沉。
公之有补于当时。
古今孰得而浅深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智曤元 1275 — 1351年九月一日
智曤
更名疏石
字梦窗
姓源氏
势州人。
宇多天王九世孙。
九岁出家。
群书一览辄能记。
暨长。
绘死尸九变之相。
独坐观想。
慨然有求道志。
一夜梦。
游中国疏山石头二刹。
一庞眉僧。
持达磨像。
授之曰。
尔善事之。
寤而叹曰。
洞明吾本心者。
其唯禅观乎。
更名疏石
无隐范公
又见一山宁公
不甚契。
后求指决于高峰日公。
于言下有省。
因夕坐久。
偶作倚壁势。
身忽仆去。
豁然大悟。
平生碍膺之物。
冰解雪融。
心眼烂然如月。
佛祖玄机。
一时烁破。
高峰嘱其护持。
且出其然无学元公手书一通。
𢌿之以寓相传付授之意。
师志在烟霞。
出世非所愿。
聘致皆力辞之。
甲州之龙山庵
五台山之吸江庵。
与夫泊船庵。
退耕庵。
兜率内苑。
皆师避隐之所。
或慕迫之不已。
至逃入海屿以避之。
春秋五十一。
国主后醍醐天王
强起师主南禅。
入见引坐。
师言所志求退。
王曰。
吾心非有他。
欲朝夕问道耳。
王妃薨。
强师再入南禅。
请宣说大戒。
执弟予礼弥谨。
国师之号
王即世。
太仓天王
复从师受戒。
愿为弟子。
敷宣之际。
有二星降于庭。
光如白日。
两宫国母。
请师于仙洞受五戒。
廷议重师名德。
复强师入天龙。
锡师号正觉心宗普济
遗以手书。
其略曰。
道振三朝。
名飞四海。
主天龙席。
再转法轮。
秉佛祖权。
数摧魔垒。
国中以为荣。
后化于兜率内院。
世寿七十九。
僧腊六十。
弟子奉全身塔于院之后。
送者黑白二万馀人。
皆哀恸不胜。
分存日所剪爪发。
瘗于云居。
发中累累生舍利云。
师仪观高朗。
慧学渊深。
凡所莅止。
如见一佛出世
香花供养。
惟恐或后。
故管领源公赖之。
尝与人言曰。
我从先人。
国师剧谈佛法。
达真乘。
遂能死生如一。
临事不慑。
而先人竟死于忠。
吾亦知委身以事君者。
国师化导之力。
然则师之道。
非特究明心学。
实足增其世教之重。
且其抗志高明。
视荣名利养。
澹若无物。
唯欲栖身林泉。
虽屡典大刹。
皆迫于王命而起。
世称大善知识
非师孰能当之。
宋文宪曰。
宋南渡后。
传达磨氏之宗于日本者。
自千光禅师荣西始。
厥后无学元公。
佛鉴范公之子。
附海舶东游。
大振厥宗。
高峰纂而承之。
师为高峰之遗胤。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同时有智曤者,亦日本国人,势州源氏宇多天王九世孙。
其母祷于大士,梦吞金色光而孕,生时祥光盈室。
九岁出家,依平盐教院,授之书,一览辄能记诵。
稍长,绘死尸九变之相,独坐观想,知色身不异空华,慨然有求道之志。
年十八,为大僧,礼慈观律师受具足戒。
寻学显密二教,垂三年,恐执滞名相,建修期道场以求玄应,满百日,梦游中国疏山、石头二刹,一庞眉僧持达摩像授之曰:“尔善事之。
”既寤,拊髀叹曰:“洞明吾本心者,其唯禅观乎?
”遂更名疏石字梦窗
谒无隐范于建仁寺,继至相州福山
山之名刹曰“建长”,缁锡之所萃止,时一山宁主之。
一山,甚相器重,令为侍者,朝夕便于咨决。
俄游奥州,闻有讲天台止观者,往听之,曰:“斯亦何碍实相乎。
”自是融摄诸部,昭揭一乘之旨,虽辩才无碍,然终以心地未明,伥伥然若无所归。
荐修忏摩法,期至七日,感神人见空中,益加振拔。
一山自建长迁主圆觉寺复蓬累而往,备陈求法之故,至于泣涕。
一山曰:“我宗无语言,亦无一法与人。
曰:“愿慈悲方便开示。
一山曰:“本来廓然清净,虽慈悲方便亦无。
”如是者三返。
疑闷不自聊,结跏澄坐,视夜如昼,目绝不交睫。
久之,往万寿禅寺见佛国高峰,日扣请如前。
高峰曰:“一山云何?
述其问答语甚悉。
高峰厉声曰:“汝何不云和上漏逗不少。
于言下有省,辞归旧隐常牧山,唯分阴是竞,誓不见道不止。
嘉元三年夏五月,一夕坐久,偶作倚壁势,身忽仆去,豁然大悟,平生碍膺之物,冰解雪融,心眼烂然如月,佛祖玄机一时烂破。
乃作偈自庆,有“等间(閒)击碎虚室骨”之句,亟见高峰求印。
高峰喜曰:“西来密意,汝今已得之,善自护持。
”以书卷付之。
退接甲州龙山庵,高峰招住上野州之长乐寺,力辞不赴。
卓庵浓州古溪都,元帅平公之母觉海夫人,慕道行,欲一见之。
竟遁入五台山,縳吸江庵。
已而潜入海屿,夫人遣使迹之,使出世云岩寺
复辞,构泊船庵于卧龙山,退耕庵于总州,有终焉之意。
正中二年国主后醍醐天王宫使,领南禅禅寺,入见,王赐坐,因自陈“志在烟霞,出非所愿”。
王曰:“吾心非有他欲,朝夕向道耳。
”不得已应命。
王时幸临之,相与谈论,或竟日乃去。
将及期,王逊位,亦引退。
道经势州,会新建善应寺成,延之开山。
未几,弃去,抵相州枢府郡公迫主净智寺,寻归锦屏山营瑞泉兰若。
元德元年,圆觉四众必欲致,为勉强一出,又复弃去。
二年,羽州守道蕴,初创慧林寺,延涖之。
元宏元年,达官贵人,有以见长请者,复辞。
二年瑞光寺又求为第一代主。
三年,王既复辟,召入见,以介子都督亲王之邸更为灵龟山临川禅院,命为之长,赐以“国师”之号。
建武元年秋王妃薨,王留宫中十馀日,罢政而讲法,因请宣说大戒,执弟子之礼弥谨。
及还,强之再入南禅,王亲率群臣至山,见群僧入定,静不闻声,次第行食,秩然有序,王甚嘉之。
每登席提唱,音声闳朗,词意警策。
王益喜,赐田若干亩以饭僧。
先是近臣有毁斥禅宗者,王以问曰:“自性三宝,何必强生分别。
”王以为然,至是知禅学为贵,谤言无自而入。
已而退处兜率内院,而建仁禅寺又欲起之,笑而不答。
历应二年,摄州守革西芳教寺为禅,佥谓非无以厌众望,遂振锡而往,举扬达摩氏之道,听者改容,为建无缝阁,以水晶宝塔安置舍利万颗其中,他若奇胜之地,多冠以亭榭以憩四方游士,规制灿然可观。
尝梦王作沙门相,乘宝车往灵龟山
已而即世,征夷大将军源公造天龙资圣禅寺,以助冥福,聘住持,遂与前梦协。
州守源公新立补陀院。
亦徇其意,为之说法,即还天龙。
康永元年春太仓天王亲往受戒,愿为弟子。
三年,建八幡菩萨灵庙于寺侧。
贞和元年,王复帅群臣来听法,敷宣之际,有二星降于庭,光如白日,赐以金襕紫衣。
二年春,令弟子智元补其处,退归云居庵
冬复召之入宫,加以“正觉”之号。
观应元年春,两宫国母请仙洞受五戒。
二年春谓左右曰:“天龙宫室幸皆就绪,唯僧堂犹阙,当力为之。
”及堂成,可容七百人。
廷议重名德,复强入天龙,为行《百丈清规》,声振朝野。
王复加以“心宗普济”之号,且遗之手书,略曰:“道振三朝,名飞四海。
”主天龙席,再转法轮。
乘佛祖权,数摧魔垒,人以为荣。
年已高,又复引退兜率内院。
九月朔,召门弟子曰:“吾世寿七十又七,僧腊亦六十矣,旦夕将西归,凡有所疑可商讨焉。
”于是集座下者如云,随机开示,皆充然有得而退。
越七日示疾,两宫游临问起居,为陈摄心正因,精神不少衰。
作偈别大将军源公,复书《辞世颂》一首。
至晦日,呜鼓集众,翛然而逝,塔于内院之后。
所度弟子万有五千馀人。
其嗣法者,天龙则志元妙葩,建长则慈永,南禅则通彻周泽
仪观高朗,慧学渊深,举扬正教,如密云广布,甘雨频澍。
具生性者,随其根器小大,皆获成就。
上自国王宰臣,下至士庶,莫不顶礼敬信,如见七佛出世,香华供养,唯恐或后。
夫佛法之流于日本者,台衡秘密为最盛。
禅宗虽仅有之,将寥寥中绝矣。
千光院荣西禅师以黄龙九世孙,握佛祖正印,唱最上一乘,飙驰霆鍧,逢者胆落。
达摩氏之道,藉以中兴。
其示寂之时,且曰:“吾灭后五十年,禅宗当大兴。
”今印原承天目之正传,见道分明,契悟精深,则其悬记之言,已有可徵。
智曤又以高峰之胤,上纂无学元公,以继佛鉴范之传。
禅学勃兴,若合符节,斯亦验矣。
然而自天目溯而上之,至杨岐十有二世,杨岐黄龙则同宗慈明者也,其道固同矣。
道同则凡嗣其学者,先后奋发,殆有不言而喻者乎。
金华宋濂既为印原铭其塔,又于明洪武八年秋七月,因日本使臣之请,奉敕撰智曤碑文,俱见《銮坡别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水盛元 1276 — 1347
水盛
字竺源
自号无住翁
饶之乐平范氏子
十七依罗山院尝公。
尝使从儒者学。
而师每习禅定。
且针指出血。
书金刚经。
尝呵之。
师云。
学儒可敌生死耶。
从度走。
月庭忠公于蒋山。
端坐一室。
以三百六十骨节。
八万四千毫窍。
及山河大地。
咸摄入一念。
始觉变易。
继凝定。
双瞳与合为一。
污从眦流。
亦不知所楚。
后三四日。
见色闻声。
渐摇撼不动。
遂发愿云。
吾此生不能作佛。
当入无间地狱也。
傍观者。
为之吐舌。
俄过匡庐
止东林。
复奋云。
今夕必就蒲茵上死尔。
即正襟趺坐。
加精进力。
夜参。
半至极切孤危之际。
捐命一跃不觉。
如出荆棘之丛。
所履之地忽尔平沉。
而秋空素月。
连娟独炤。
返观自身。
湛湛澄澄。
唯一念不忘耳。
洎归罗山
方全体顿现。
偶阅妙喜明心见性。
非桑门事之辞。
又复致疑。
越五载。
会孤舟济公于蒋山。
有所言不契。
复往无为。
见无能教公。
举济言质之。
无能云。
为汝不解故也。
师忽大省。
尽脱去玄妙知解。
历观从前所悟。
皆梦中尔。
无能。
抚其背而记之云。
尔后当大弘吾宗也。
师辞去。
东游四明天童。
已而归息浮梁
既隐于南巢。
巢民柳氏。
割山地建兰若。
以栖师。
地当五峰之下。
旧有龙潭五所。
闻师至。
悉乘风雷徙去。
天历己巳
遣官以聘起师。
西湖之妙果。
师弘阐宗旨。
震撼四方。
学徒一集。
至有不远万里而来者。
时已行役僧之令。
师引退。
返南巢故隐。
而向慕者。
愈众。
宗藩宣让王。
累遣使者致师。
师以老病固辞。
淮西廉访使斡公王伦徒。
监察御史常公道夫。
尤极趍仰。
集贤学士公立
月湾先生吴公存
与师为世外交甚笃。
月湾至有晚始闻道之叹。
师常瞩学徒云。
凡剃发染衣。
当洞诸佛心宗。
行解相应。
以正悟之境。
灵灵自炤。
岁久月深。
具大无畏。
如透水月华。
万浪千波。
触之不散。
方不被生死阴魔所惑。
此师生平实證实悟者。
故亦用是以诲人也。
师制行峻绝。
有壁立万仞之意。
广信祝蕃远尝云。
番阳竺源
吴中断崖。
其人类孤峰悬崖。
可仰望而不可攀跻。
人称之为实录
至正丁亥夏四月
召四众戒饬之。
引纸膝上书偈。
端坐而逝。
将葬。
是夜有光。
如匹练自天际下烛。
交相通贯。
未几。
散布五峰之顶。
复合于塔中。
三夕乃止。
巢之居民。
凡数十里聚观骇异之。
世寿七十有二。
僧腊五十又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水盛字竺源自号无住翁姓范氏乐平人也。
母氏徐,生盛时,祥光照室。
及成童,以嬉戏为佛事。
年十七依罗山院僧常。
初就塾师讲习文义,而每从静坐习禅定,且刺指濡血书《金刚经》。
常呵之曰:“汝不先明文理,顾能深入禅关耶。
曰:“学佛了明生死,岂若儒者拘守章句乎。
”及受度,谒月庭忠于蒋山,而孤舟济方居首庭,以皖山蒙山者诲之。
抚几叹曰:“吾已见二老矣。
”乃端坐一室,以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豪窍,及河山大地咸摄入一念,始觉变易,继凝定双眸,与念为一,汗从背出,亦不知所楚。
后三四日,见色闻声渐撼摇不动,乃自信法决可證。
因取所携帙,以火焚之,且发愿云:“吾生非深入佛海,当入无间狱也。
”闻者惊叹。
俄过匡庐,止东林,闻有僧所见不异云门,往叩焉。
僧以无诚心让之。
复自厉曰:“今夕必就蒲茵上死尔!
”即正襟趺坐,加精进力,如临万人敌,如操滩上舟,不遑他接,夜牛参至极切孤危之际,捐命一跃,不觉如出荆棘,所履之地,忽尔平沈,而秋空素月,娟娟独照,返观自身,湛湛澄澄。
唯一念之不忘,犹以坠于断灭,益进弗懈,或静或动,未尝间断。
洎归罗山,方全体顿见,十方世界,举皆现前,参之诸祖契證,如镜照镜,坦然明白,自以为开悟。
掌藏钥东林,偶阅“妙喜明心见性非桑门事”之辞,又复致疑,不能释者数日。
或谓之曰:“法离唇吻,道绝言诠。
子何太滞也。
”于是胸中又荡然如洗,然不敢谓已至也。
越五年,重晤济于蒋山,济曰:“蒙山尝言栽松道者不具二缘而生,达摩葬熊耳后只履西归,果神通耶,抑法如是也?
云:“此形神俱妙而已。
”济云:“不然,子他日当知之。
”复往无为(州)见无能,教以济所举之言质之。
无能云:“为汝弗解故也。
忽大省,尽脱去玄妙知解,历观从前所悟如通宵一梦,梦时非无,及至觉后,绝无所得矣。
无能抚其背而祝之曰:“尔后当大弘吾宗也。
复辞去,游四明天童。
已而归息浮梁之凤游山。
海印如方长荐福,请分座说法。
久之,往隐于南巢,巢民柳氏割山地建兰若,延居之。
地当五峰之下,旧有龙潭五,及至,悉乘风雷徙去。
元天历己巳,起主西湖妙果寺,弘阐宗旨,震憾四方,学侣云蒸,有不远数千里而来者。
郡守戍将虚己求道,日不暇给。
时军书旁午,令僧充役,请于郡守刘公,特免其科繇。
未几,返南巢故隐,而向慕者愈众,宗藩宣让王累遗使者欲邀致之,以老病固辞。
至正丁亥夏四月二十四日黎明,召四众戒勖之,且云:“世尊有言,我今背痛,将入涅槃。
吾其时矣。
”引纸书偈,端坐而逝。
尝自营葬塔于山下,是夜有光如匹练,交烛通贯,顷之,散布峰顶,复合于塔中,弥三夕乃止,巢之居民数十里聚观,骇之。
弟子慧月、慧观等奉遗骨瘗焉。
寿七十三,腊五十三。
制行峻绝,有壁立万仞之意。
每垂三关语以示人,多有不契其机者。
然其淬砺学徒,必使洞明诸佛心宗,行解相应,以正悟之境自照,久之如透水月华,万浪千波,触之不散,方不被生死阴魔所惑。
此盖一生实證实悟,故以之诲人,真切如此。
所著语录,虞公邵庵既为之序而行之。
宋文宪公濂,复捃其事而铭其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黄溍元 1277 — 13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7—1357 【介绍】: 婺州义乌人字文晋又字晋卿
有文名,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台州宁海丞,历诸暨州判官,所至有政声。
仕至侍讲学士,致仕卒,谥文献
在州县以清白为治,及升朝行,挺立无所附,足不登巨公势人之门。
学博极群书,而约之于至精,剖析经史疑难,及古今因革制度名物之属,多先儒所未发。
文辞谨严,援据精切。
有《日损斋笔记》、《金华黄先生文集》。
字晋卿婺州义乌人
生而俊异,学为文,顷刻数百言。
弱冠西游钱塘,得见遗老钜工宿学,益闻近世文献之详。
还从隐者方韶父游,为歌诗相唱和,绝无仕进意。
延祐开科登进士,授宁海丞
至顺初,以马祖常荐,入应奉翰林文字,转国子博士,出提举浙江等处儒学。
亟请侍亲归,俄以秘书少监致仕。
至正七年,起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
擢兼经筵官,升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累章乞休,不俟报而行。
遣使追及。
十年夏,得请还南。
七岁而卒,年八十一。
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追封江夏郡公谥文献
所著有《日损斋稿》三十三卷、笔记一卷。
宋景濂曰:先生素行挺立,贵而能贫。
遇佳山水则觞咏其间,终日忘去。
雅善真草书,为文布置谨严,援据精切,俯仰雍容,不大声色。
譬之澄湖不波,一碧万顷,鱼鳖蛟龙,潜伏不动,而渊然之色,自不可犯。
世之议者,谓先生为人高介类陈履常,文辞温醇类欧阳永叔,笔札俊逸类薛嗣通历事五朝,嶷然以斯文之重为己任。
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同郡柳贯齐名,号儒林四杰,合而观之,待制之才雄肆,而侍讲之思峻洁,一时才士如王祎宋濂辈,并出黄、之门,而汇为一代文章之盛。
殆亦气运使然者矣。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晋卿婺州义乌人
以荐应奉翰林,转国子博士,为浙学提举
至正中再起为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进侍讲学士同知经筵
卒谥文献
有日损斋槁三十三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樵元 1278 — 13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8—1365 【介绍】: 东阳人字君采号鹿皮子
幼承家学,继受经于程直方
学成不仕,隐居圁谷。
性至孝。
为文新逸超丽。
有《鹿皮子》。
字居采婺州东阳人
负经济才,介特自守,隐居圁谷间,衣鹿皮,自号「鹿皮子」。
以当事者荐,徵之不起,专意著述。
尤长于说经,与同郡黄晋卿辈友善。
尝贻书宋景濂,谆谆以文章相勉励云。
所著曰《鹿皮子》。
好为古赋,组织绵丽,有魏晋人遗风。
其诗于题咏为多,属对精巧,时有奇气,如:「山遮春欲归时路,雁入凫飞不尽天。
」「僧爨屋头猿挂树,鸟衔窗外雨生鱼。
」「春在地中长不死,月行天尽又飞来。
」「台虚人在空中立,云静天从水面浮。
」「诗无獭髓痕犹在,梦有鸾胶断若何。
」「野鹿避人悬树宿,溪鱼乘水上山来。
」「天出异香薰宝树,日将五色染游丝。
」「絮轻便欲排云去,花好多应换骨来。
」即此数语,可以步武西昆诸作。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